新華視點:情懷不變 為偉大的時代鼓與呼——《讀者》雜志與改革開放相伴而行
摘要:創刊于1981年的《讀者》雜志以樸實無華而又真誠的面貌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。近40年來,它從每個角落選摘文章,充分反映了中國的發展和騰飛,中國百姓的文化訴求的演變和成長?!蹲x者》風采如一的37年,見證了時代的發展,體現了時代的脈搏。
從兩個人的編輯部到全國期刊界領跑讀物,《讀者》相伴你我近四十載。
有思想,有溫度,有品質,《讀者》始終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,堅守正能量的傳播。
《讀者文摘》創刊號封面、封底
《讀者文摘》創刊號目錄
創刊于1981年的《讀者》雜志以樸實無華而又真誠的面貌,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。近40年來,它從每個角落選摘文章,充分反映了中國的發展和騰飛,中國百姓的文化訴求的演變和成長?!蹲x者》風采如一的37年,見證了時代的發展,體現了時代的脈搏。
《讀者》雜志的三位創刊人早年合影,左起鄭元緒、胡亞權、彭長城。
1978年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全國,在地處大西北的內陸城市甘肅蘭州,也開始醞釀全新的文化氣息。三年后,一本多年后被譽為“中國人的心靈讀本”的雜志在甘肅人民出版社誕生,這本雜志就是后來享譽全國的《讀者文摘》,今天的《讀者》。
《讀者文摘》早期編輯部討論文稿場景。
(20世紀)80年代是雜志的輝煌起步期,這時候辦刊的人都想著要填補文化大革命后人們的“精神空窗”?!蹲x者》創刊人之一胡亞權說“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”《讀者》就這樣辦起來了,“在甘肅作者缺乏的情況下,我們一開始就想到要求讀者來投稿這樣一份雜志。1981年,我們一共出了五期《讀者文摘》,出了之后沒想到反響比較好,很快這個印數就上去了,到1981年底我們的印數就達到9萬多了。到1983年就達到90萬左右,大約是1984年我們(月發行量)基本上就突破100萬冊了。”
“沒有改革開放,《讀者》的是不可能辦起來的。”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讀者雜志社社長、總編輯富康年說,“《讀者》是改革開放結出的一個豐碩的文化成果,同時它也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、親歷者和見證者。改革開放也賦予了《讀者》的經營者們比較濃郁的市場意識,它才能夠真正把讀者奉為上帝。”
“電子郵件還不普及的時候,大家都靠寫信,所以我們當時編輯部每天收到的信和投稿非常非常多。每天就是把這個信拆開,然后捆成這么厚的一摞一摞,一天有幾十摞這么多。”富康年說。
海納百川、有容乃大,《讀者》兼顧了各階層多元的審美需求,與受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深深契合,并因而多年領跑中國期刊界。胡亞權說,“這中間有部分是推薦稿件,有一部分是自己創寫的稿件,還有一部分是和編輯部來討論問題,一些讀者來信反映他們的感受,提出他們的建議等等。”
見證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變遷、參與這一時期國人文化價值觀的建構、記錄了千萬讀者的情感經歷和社會風尚、不浮躁、不跟風、不迎合,《讀者》多年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堅守。
“《讀者》的價值觀就是要點點滴滴發掘人性中的所有美好的東西,這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富礦。”在富康年看來,“人性雖然復雜,但是美好的東西它都是趨同的。因此在這些方面的開掘,《讀者》一直在堅持傳播正能量,堅守我們認可的這種價值觀,這是一以貫之的。同時,《讀者》也是在與時俱進的,不是一成不變,在堅守中創新,在堅守中漸變。”
2007年1月18日,一名讀者在蘭州瀏覽《讀者》網絡版雜志。
目前,《讀者》雜志銷往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,影響力廣泛。其月發行量達700萬冊,居亞洲和中國第一、世界綜合類期刊第三位。2018年1月,《讀者》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。自1981年創刊迄今,《讀者》雜志歷經近40年的發展,走出了一條中國期刊發展的成功之路。目前,《讀者》仍在轉型之路中繼續著它的實踐。
2015年12月10日,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上市。
在《讀者》編輯部看來,改革開放使這本雜志出現了新的問題,也出現了新的機遇,同時也帶來新的不同的發展訴求。“《讀者》的轉型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,從過去單純的內容提供商,向現在的綜合閱讀服務商來轉型。”富康年說,“在改革開放中破土發芽,在改革開放中發展,在改革開放中成熟,在改革開放中轉型。這就是《讀者》未來的方向。”
責任編輯:萬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