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建東:大膽創新的同時一定要堅守初心
摘要:這本創刊于1981年的雜志,秉持 " 博采中外,薈萃精華,啟迪智慧,開闊眼界 " 的辦刊宗旨,堅持弘揚人性中的真、善、美,在價值堅守中與時俱進,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期刊著名品牌,被譽為 " 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"。今年5月,《讀者》累計發行量突破 20 億冊,站在新的發展節點,大膽創新的《讀者》如何繼續創造輝煌?近日,深晚記者專訪讀者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馬建東,揭秘他的 " 創新之道 "。
這本創刊于1981年的雜志,秉持 " 博采中外,薈萃精華,啟迪智慧,開闊眼界 " 的辦刊宗旨,堅持弘揚人性中的真、善、美,在價值堅守中與時俱進,一步步成長為中國期刊著名品牌,被譽為 " 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"。今年5月,《讀者》累計發行量突破 20 億冊,站在新的發展節點,大膽創新的《讀者》如何繼續創造輝煌?近日,深晚記者專訪讀者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馬建東,揭秘他的 " 創新之道 "。
▲馬建東 讀者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
不斷創新是《讀者》的生命之源"
創新是《讀者》產生和維持生命的根本因素,也是支持其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要素。" 馬建東告訴深晚記者,每期《讀者》雜志成冊的過程都離不開創新,通過選取最打動人、最鼓舞人、最感染人的內容,再將其編輯成固定形式,最后推送給讀者。" 內容都是已經產生的,要把它凝結成文字材料呈現給新的讀者,就必須圍繞內容安排、展示順序、文字處理、色彩分布不斷進行創新,才能將不一樣的內容和形式創造性地打造成一個整體。" 馬建東表示。
《讀者》雜志已經走過38年發展歷程,在互聯網沖擊下,《讀者》紙媒訂閱量出現下滑,面對新時期的困難,《讀者》依然選擇通過積極創新突破困局。" 廣大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傳媒手段在變化,我們也順應并擁抱這個變化,讓創新再一次強烈地回歸到《讀者》的生命本體中來。" 馬建東談到," 為了在融媒體時代下繼續創造輝煌,《讀者》專門成立新媒體部門,不斷開拓新媒體業務。攜手《讀者》微信公眾號近 500 萬高黏度粉絲,大步踏上‘融合創新發展’新征程。"
大膽創新的同時一定要堅守初心
在馬建東看來,每個企業或每種報刊雜志在創新進程中,都有屬于各自的發展層次和遞進程度,其創新的目標、定位、方式、力度都不一樣。"《讀者》是國民公認的‘心靈雞湯’,讓大家的心靈通過閱讀得到安慰,在浮躁中感受一絲清涼,給讀者無限想象和慰藉。這是我們創新路上無論如何都要堅守的屬性和初心。" 他提到," 崇尚文化、倡導閱讀、關注心靈、傳播真善美,始終是我們的精神追求。"
為了守住這個屬性和初心,同時讓《讀者》的發展跟上融媒時代的步伐,讀者集團專門成立相關公司,來應對創新發展過程的各種困難和挑戰。" 以文化品牌帶動產業發展,開創《讀者》品牌運營新模式,為公司發展帶來全新氣象。" 馬建東表示,《讀者》將聚合創新力,積極向新業態延伸、不斷探索品牌產業化、持續豐富品牌內涵、逐步提升變現能力。
未來創新必須認真地考慮5G時代
讀者集團已著力布局文化旅游、教育培訓、全民閱讀、文化地產、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和業態。談及未來的發展,馬建東坦言," 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變革,《讀者》的功能不再單一,而是要從內容提供商向服務提供商轉變。"
對于未來創新趨勢,馬建東提出一個觀點,"5G 時代的文化產品從產出端到消費端不需要更多中間環節,作為內容生產商,未來的創新創意必須認真考慮如何跟 5G 時代接軌。" 他認為,5G 時代整個社會的工作語言發生巨大變革,生產端和消費端產生直接聯系," 生產的內容可能不需要一張紙,甚至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,運用人家既有的平臺,直接和消費者掛鉤。所以融媒體創新必須深刻地關注 5G 時代,這可能是左右我們的最致命的工作平臺和語言基礎。"
責任編輯:萬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