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報甘頭條 | 蘭州“三絕”
一個城市的標志,為最具鮮明特色者,或自然風景、或人文蹤跡、或絕味吃食。在蘭州5個年頭的工作、生活之后,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絕,即一套書,一本雜志,一碗面。
所謂“絕”者,即獨特,獨步,冠絕,獨此一份兒,獨門絕活,絕無僅有,即頂級,極致,絕倫,同類中的頂尖兒,能夠讓人觸而難忘,甚至回味無窮,永留心間。
一套書: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
蘭州南有五泉山、北有白塔山,黃河蜿蜒、穿城而過。九州臺屬白塔群山的一座高臺,海拔2000米左右,其形峭拔,直上如臺,傳說為大禹溯黃河而上、尋求大水泛濫之因,治水成功之后在此封天下九州。登上九州臺,南向俯看陽光下的黃河,金波涌動,蕩漾東去,令人神清氣爽,心胸廓然。一座藏書館閣背靠九州主峰,藍瓦飛檐,穩坐于九州臺的翠色之間,存世三部半的《四庫全書》,一部就安然靜臥其中。
清代乾隆帝開四庫館,令名家廣搜經史子集,精校入編,歷10年而成《四庫全書》。初繕寫4部,分貯圓明園文源閣、大內文淵閣、避暑山莊文津閣、盛京(今沈陽)文溯閣,后續抄3部,分貯于揚州文匯閣、鎮江文宗閣、杭州文瀾閣。文源、文匯、文宗三閣之書,毀于八國聯軍、太平天國軍之手,化為灰燼,文瀾閣之書部分散佚、稱為半部。如今,文津閣之書藏北京國家圖書館,文淵閣之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,文溯閣之書藏于蘭州九州臺。
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囊括書籍3474種、6144函、36315冊,為清代以前學術總匯、典籍淵藪,堪稱文化瑰寶。
沈陽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何以移身蘭州?民國年間,戰亂頻發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曾于1915年始運存故宮保和殿10年,之后回歸沈陽。新中國之初,其又播遷黑龍江省4年余,再歸沈陽。1966年,鑒于當時國際形勢,文化部撥交甘肅省圖書館收藏,當年10月運至甘肅,棲身于蘭州郊區永登縣魯土司衙門內妙因寺廟4年零8個月,后又在蘭州近郊榆中縣一個小山村——木林溝,甘肅省為之專修書庫,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一直存放于此。因蘭州一帶氣候干燥,溫度適宜,歷經半世紀余,書籍沒有發現潮濕、發霉和長毛現象,也無污染或人為損壞,原有的黃斑也未擴散,且還有所淡化。2000年前后,甘肅省決定立項修建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專藏書庫,經過論證,選址九州臺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藏書樓于2005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,書籍全部裝入新制作的香樟木書箱。
清乾隆帝在《文溯閣記》中說,文溯之名,契合《詩經》“所謂遡澗求本之義”?!对娊?middot;秦風·蒹葭》有“溯回從之”之句,筆者在甘肅省工作5年間,每每聽到文化屆人士談論,甘肅為伏羲氏與秦人發祥地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溯黃河而至其上游,有如“溯回”,最終落腳于歷史文化悠久的隴原大地,文溯閣之書可謂得其所哉!
《四庫全書》收錄了自先秦至乾隆時期,各方面知識和多種學術流派的經典著作,沿用隋唐以來的經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分類法,對儒家經典、歷史著作、諸子百家和詩文集等文獻進行分類。乾隆認為“蓋以古今數千年、宇宙數萬里,其間所有之書雖夥,都不出四庫之目也”,親自將這部大叢書定名為《四庫全書》。
《四庫全書》以經史子集為經緯,標四色喻四季。與另外兩部半一樣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以絹為封面,經部書籍為青綠色、史部書籍為赤紅色、子部書籍為白淺色、集部書籍為黑深色,乾隆曾賦詩釋其義:“經誠元矣標以青,史則亨哉赤之類,子肖秋收白也宜,集乃冬藏黑其位。”封面四色,象征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經書居典籍之首,如同新春更始,史部著作繁盛,如盛夏之火,子部採取百家,有如秋收,集部文稿薈萃,好比冬藏。
煌煌典藏中,包有中華民族對自然、社會以及人類自身的思考、總結,蘊涵智慧和力量,構筑起中國人的知識世界,貢獻了深邃的東方情懷。宋儒倡言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道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,巨制《四庫全書》乃為重要載體。這部曠世典籍堪稱領袖東方文明的典范之一,與長城、大運河一樣為世界所矚目,以其浩富卷帙,在規模上比同時代法國的《百科全書》,多出了40多倍。
雖然存世三部半,由于《四庫全書》均為抄寫,而且每部冊數、卷數還有出入,因此,蘭州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可以稱為獨此一份兒。
最近,在“中國這十年”系列新聞發布會上,甘肅省主要領導介紹,文溯閣《四庫全書》之數字化已經告竣。
文化,為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身份證。《四庫全書》久歷歲月磨洗,歷經山川沐浴,已成中華民族的圣物之一,堪比日月經天,這部曠世典籍讓中華大地熠熠生輝。
一本雜志:《讀者》
蘭州市區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路,名曰讀者大道,作為記者,走南闖北,記憶中以一本雜志命名城市街道,實屬稀見。現在,更具標志性的“《讀者》印象街區”正在打造。
在數字化滲透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、每個角落的時代,碎片化閱讀,視頻化獲取、快餐式吸收新知,無疑是廣泛的現實。但是,踏著快節奏的生活,人們的精神需求,沉靜潛心不可或缺,所謂動靜結合,張弛有度,偶爾,或者時時,人各有異。來甘肅工作之前,《讀者》之于我,只是偶爾謀面的朋友;在甘肅就職之后,它遂成為我過從甚密的摯友,不見則思念,基本每期細讀。“為您甄選一段 有益有味的時光”,雜志的封底上常常會有一幅小畫,還有這樣一句廣告語,對于雜志的形象與追求,比較貼切而中肯。
之所以鐘情《讀者》,就我個人而言,原因有如下幾端——
文精。以其博采中外、匯聚精華,可以開闊視野,可以啟迪思想。文章的可讀性與思想性兼具,知識趣味及社會熱點并呈。名家名篇猶如繁星點點,散落在天幕。文章來源廣泛,其所選文本的出處既有傳統的載體,如書籍、雜志、報紙,也有新媒體包括社交媒體,如網站、客戶端、微信公眾號,古今中外,盡入視野。一冊在手,在擴大閱讀范圍的同時,又省去我們許多查找一些時文的時間。這應該就是文摘類讀物的價值所在,為其安身立命之本。
圖美。設計講究,插圖精心?!蹲x者》雜志負責人介紹,絕大多數插圖為原創,選定文章之后,編輯將文章傳送簽約的美術工作者,請其據文畫圖,以期圖文密切配合。在閱讀文字間隙,讓讀者享受配圖帶來的美感與精神愉悅。封面封底,卷首卷尾,皆有精美配圖。雜志社專門建有插圖藝術館,展示已經刊載的插圖原件。扉頁、插頁之選圖都注重美感,每期還有幽默漫畫欄目。
欄目獨具一格。計有文苑、人物、人生、生活、悅讀、話題、文明、雜談、意林、點滴等欄目,每個欄目配有意趣盎然的標識圖畫。從微觀的修心修身,到中觀的集體、組織、單位,再到家國情懷,以及環顧全球、放眼世界。雜志緊貼時代脈搏,辟有“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”欄目,近來又設置原創文章欄目“讀者故事”。
文章的選摘者,名署文尾,多為筆名,比如:慕紫、韻白、雨霏霏、玉春子、蝶戀花、十里香、易水寒、楓林晚、層林染、平林月、嘉林秀、羽驚林、千百度、意安心、思無邪、心望如一、荷葉田田、一葉知秋、秋水長天、白月秋楠、楓葉流丹、心香一瓣、飛鴻踏雪、大浪淘沙……呈現中國語言文字之美,深涵俊美意境,富集傳統文化元素。
《讀者》被譽為國人的心靈讀本,心靈按摩師。1981年創刊至今,《讀者》累計發行數逾21億冊,月發行量最高時曾達1003萬冊,數字化閱讀的當下,月發行量仍達500多萬冊,實屬雜志領域的鳳毛麟角。“讀者”品牌連續19年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”榜單?!蹲x者》出版集團主要負責人劉永升說,其長盛不衰的“密碼”是守正創新、精益求精。什么是精品?思想精深、藝術精湛、制作精良之謂也。《讀者》每期13輪次編校,差錯率定在萬分之0.5,堪稱精品。
《讀者》之縷縷書香飄散在許多城市。繁華的上海外灘,一座百年的老建筑內,《讀者》書店的西北元素、絲路文明與海派文化交融,國內已有各類“讀者小站”20多家;《讀者》走進港澳臺,是內地在臺灣發行的唯一雜志;《讀者》已走向海外,發行海外版的同時,“讀者小站·歐洲旗艦店”正在西班牙馬德里建造,將為當地華僑華人、留學生,以及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歐洲人,提供一個融合東西方風格的閱讀空間。“讀者小站”融匯公共閱讀、文化體驗、知識服務、藝術展覽、文化講座、文創產品銷售、咖啡茶語于一體,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尚。
一位中學校長在給《讀者》雜志來信中說,讀《讀者》的孩子不會變壞。2019年8月21日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指出,要提倡多讀書,建設書香社會,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,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。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,善莫大焉。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,在堅守主業基礎上推動經營多元化,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。
《讀者》為半月刊,每期72頁,如若通讀則日均閱讀量近5頁,就時間而言,較為奢侈,當然,對于選讀的人,無所謂。美食也不能吃太多,內容如果再少而精些,也許會更受歡迎、更有市場。
一碗面:蘭州牛肉面
讓我們從精神大餐來到衣食住行的人間煙火。
絲綢古道駝鈴聲,黃河兩岸面飄香。有生長于蘭州者,早上、中午兩頓都吃蘭州牛肉面,蘭州人聊天時經常會談論哪一家牛肉面館的面更好吃。“牛大”,這是蘭州人對牛肉面的愛稱,透露出諸多日常伴隨的情愫。“扎碗牛大!”,蘭州人如此說吃牛肉面。
每過幾年,隨著物價上漲,牛肉面也會漲一次價,但是,每次漲多少錢,需要蘭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討論決定。據統計,在全國各地,蘭州牛肉面館超過6萬家,單單是蘭州市就有牛肉面館1200多家,每天賣出200萬碗牛肉面。近日,“馬子祿牛肉面”榮登甘肅老字號品牌。
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也可見這一碗面在蘭州人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影響力。
外地人到蘭州,去牛肉面館吃面,站在窗口遞小票時,窗口內的小哥會問“吃什么?”客人一頭霧水,不知所以,心想,小票上打印得清清楚楚,就是一碗牛肉面嘛,緊接著,還會聽到小哥在追問“吃什么?”原來,蘭州牛肉面的面條分為毛細、細、三細、二細、二柱子、蕎麥棱、韭葉、薄寬、大寬……食客需要明確告知,這樣,現場拉面條的小哥才能準確滿足你需求的面型。
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,蘭州牛肉面色彩斑斕,湯汁清爽,蘿卜白凈,辣油紅艷,香菜翠綠,面條黃亮。蘭州牛肉面的標配是切碎的青蒜苗、白蘿卜片、量足足的紅色辣椒粉油、香菜葉等,于是就有了這樣的解釋:“湯色清亮,蘿卜片潔白,辣椒油鮮紅,香菜蒜苗翠綠,面條柔滑透黃”。蘭州人將辣椒粉油稱為“辣子”,用于牛肉面的辣椒粉是過了油的,稱為油潑辣子。一些外地游人起初會被那么多的辣椒粉嚇著,是不是太辣?其實,遠不像湖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辣椒的辣度,蘭州牛肉面的辣是微辣,主要是提香。當你享用完這碗牛肉面,低頭再看一下碗中的余湯,只見湯表層是悠悠轉動的青紅兩色,這就應了中餐講究的“色香味”之色,許多食客會忍不住“呼嚕”“呼嚕”喝上幾口牛肉面湯,許多蘭州人還要把湯喝完。傳統的牛肉面湯很有營養,據說是牛骨頭長達四五個小時熬制而成,并且按比例配有草果、花椒、干姜、桂皮、茴香等香料,據說講究的老店對于熬湯的牛肉品質有特殊要求,還會加入牛脊髓,香料能有十幾種。除了點上幾碟自己喜歡的小菜,一碟切片牛肉和煮雞蛋,也是牛肉面館備有的標配品,蘭州人稱之為“肉蛋雙飛”,想多吃點兒牛肉,還可以論斤現稱,蘭州牛肉口感細膩,品質上好,廣受食客稱贊。湯清者凈,肉爛者香,面細者長。“清醺肥荷,自成馨逸,湯沈若金,一清到底”,蘭州牛肉面也曾獲得如此雅譽。
一些出差到外地的蘭州人,常常忙里偷閑尋找蘭州牛肉面館,即便找到了,吃完了,也覺得沒有地道的味道。
筆者行文至此,請讀者諸公品品以上所述三物可配稱“絕”?“三絕”在蘭州當得起?
當然,蘭州頗具特色的風物不止三絕,在蘭州生活的居民或者來過蘭州的游人都能夠舉出很多,比如,全國唯一黃河穿越市區的省會城市,一條河穿城而過,兩山夾一河,東西狹長;百里黃河兩岸風情線,百年黃河鐵橋,黃河母親雕像;蘭州還被譽為小香港,晚間登上南面五泉山之制高點三臺閣,北望蘭州,萬家燈火,通明璀璨,其中白塔山下之金城關,猶如一幅水墨畫卷。
“強省會”理念如今深入蘭州干部群眾之心,強省會怎么強?經濟強固然是題中應有之義,人文關氣運,文化強也不可或缺。
作者:董洪亮
來源:人民日報客戶端甘肅頻道